二胎时代,大宝的心路历程
熊桢
武汉儿童医院,医学硕士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中级心理治疗师。
“妈妈,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,我觉得你们只爱弟弟”
“妈妈,我也要弟弟一样的奶,他的奶比我的好喝”
“我讨厌弟弟,我想把他丢出去”……
自从一年多前生了二宝之后,从前乖巧温顺的大宝(人称“一姐”)好像变了一个人,变得敏感、小气、斤斤计较,更要命的是每天不停地刷存在感,不断挑战我忍耐的极限,常常让老母亲的无力感溢满心田……
“你都已经6岁了,是大姐姐了,之前不是自己睡得好好的吗,怎么现在还和小弟争着要妈妈哄睡呢?”
在一次一姐要求我像哄二宝那样哄她睡觉,下班接着带孩子、已经困得眼皮打架的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的要求;
突然,一姐一骨碌坐起来,用手捂着脸大哭起来,边哭边说:
“以前没有小弟的时候,妈妈都是给我讲睡前故事,看我睡着才走;现在妈妈眼里只有小弟,小弟哭会马上抱他,我哭了不哄我,还说我哭吵到弟弟了。哼,你真是个坏妈妈!”
一姐哭得不依不饶,上气不接下气,一下把我的瞌睡全赶走了。我忽然意识到,一个6岁小屁孩可能观察和承受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。
“我尽最大努力给你提供好吃的、好玩的,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?”
不假思索的想法让我觉得一姐不可理喻,但是,人类特有的共情能力教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体会情绪,在一姐看来,以前爸爸妈妈只关心她一个人,好吃的全部都给她;她不开心会抱她、安慰她;现在有了小弟,只围着他转,都不管她了,睡前故事已经很久没有讲了!
图源 | pixabay
想到这里,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自从二宝出生后,和一姐相处的细节和场景。正如她所说,二宝出生后,妈妈对她的关注少了很多,尽管在生产前,和一姐就二宝问题做过心理建设,但实际情况是,二宝出生后,之前的心理建设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,妈妈却想当然地认为:
“心理建设都做那么长时间了,你怎么还是不理解呢?”
理解一姐的行为后,我试着和一姐说自己的想法,就好像她是我的好朋友——
“我知道你上学一天没有见到妈妈了,想让妈妈陪你,妈妈今天上班有点累了,现在躺一会儿,先让阿姨帮你洗完澡,妈妈再陪你一起讲故事好吗?”
“弟弟又尿尿了,你帮妈妈拿一个尿不湿过来好吗?”
“你今天上学去了,弟弟就到处找你,今天音乐老师教的什么歌,唱给弟弟听一下吧,他肯定很喜欢呢;”
被理解、被需要似乎有神奇的魔力,当一姐感到仍然有家人理解和关注自己时,即使有要求没有被马上满足,也慢慢学会耐心等待,尽管有时也会以哭鼻子做“要挟”,但是闹情绪的频率和强度明显改善了很多。
图源 | pixabay
如何让大宝顺利接纳二宝,与之和谐共处,是每个二胎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,有如下建议供参考:
充分理解和换位思考
面对突如其来的“竞争对手”,大宝感到无助、失落、甚至无理取闹,很大程度上是寻求家长关注的心理信号。因此,家长的充分理解是非常必要的;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,实际上家长也传递着自己的价值观、示范为人处世之道,这将是宝宝获得成长的契机;
保持与大宝的亲密互动,不因二宝到来忽视大宝
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,给予不同的陪伴;很多时候,大宝担心的不是有没有好吃的、好玩的,而是爸爸妈妈是否仍然爱TA,当TA感觉妈妈仍然重视他,并且自己还能给妈妈帮忙打下手,他们产生了被重视和被认同感,这种感觉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更加自信,更希望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;
树立大宝的权威,让孩子相互尊重
两个孩子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发生争执,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一味批评大宝,认为大宝大一些,就应该让着二宝;实际上,大宝仍然是需要不断试错的孩子,家长在处理问题时,态度要保持中立。
有一次,一姐心爱的玩具被蹒跚学步的二宝破坏,她气急败坏地打了二宝,二宝大哭找妈妈“告状”,这个时候,我先看看被打的二宝有无大碍,并抱着安抚他:
“疼了就哭一下,待会就没事了”
然后对一姐说:
“妈妈知道那是你最喜欢的玩具,被弟弟弄坏了,你很伤心对不对?”
一姐眼里噙着泪,抽泣着说:
“这个玩具是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,被小弟弄坏了,再也玩不了了”
“小弟弄坏你的东西是不对的,可是他还是小宝宝,不懂这个玩具不能摔。这次让爸爸再给你买一个新的,以后你要把玩具放到小弟拿不到的地方,他就没机会弄坏你的玩具了;
一姐听到可以买新玩具后破涕为笑,我接着说:
“你很生气打了小弟,这是不对的,打比你小的小朋友是不对的,是吗?”
一姐不好意思地点点头,说:
“对不起,小弟,我不该打你的,姐姐向你道歉。”
虽然懵懂的二宝未必能听懂道歉,但是看到姐姐又对着自己笑,两个人又和好如初了。
图源 | pixabay
长大以后回忆起来,有共同经历的兄弟姐妹相伴成长,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。在这个过程中,每个人,包括父母和孩子,都是在相互见证着各自的进步与成长。
相关阅读